汽車零售:因地制宜 與時俱進
——“汽車出行這十年”系列報道
過去這十年,伴隨車市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轉變,國內汽車零售模式也日趨完善與豐富。 從二級經銷商扎堆的汽車市場,到更專業的4S店模式,再到如今遍布核心商圈的汽車體驗店。“每種零售模式都有存在的意義,而并非互相取代的關系”。
位于北京北五環外的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包括自主、合資、高檔乃至造車新勢力在內的眾多汽車品牌4S店圍繞中央大廳不斷擴容,顯得頗為氣派。在市區繁華商圈,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汽車品牌,將自家的展示店與商業設施融為一體,展現出全新的汽車零售形態。
亞市內4S店規模不斷擴容 郭躍/攝
十年前,為了減緩交通擁堵、降低污染排放,國內多個城市出臺汽車限購政策。這讓在4S店集群夾縫中求生存的二級經銷商遭遇嚴峻考驗,有的甚至走投無路。
亞市內的二級經銷商日漸式微 郭躍/攝
“在北京亞市的商戶中,二級經銷商的占比曾高達六成,如今大部分卻已經出局。這并不代表二級經銷商的零售模式有好壞之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第一任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總經理蘇暉則向中國經濟網記者分析指出,“主要的原因還是政策的影響,以北京市場為例,限購政策讓二級經銷商的生存基礎和環境不斷惡化。另外,車企也想加強對渠道管理的介入,導致二級經銷商被冷落。”
亞市內的二級經銷商店 郭躍/攝
對于消費者而言,相較于硬件條件更加完備、服務更加專業、展品更加豐富的4S店,“散亂小”的二級經銷商曾經握有的價格優勢已經不在。同時,在車價不斷下探、透明化,消費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消費者也不再愿承擔額外風險去貪圖小利。
不過, “二級經銷商模式并沒有被時代淘汰,而是根據市場需求不同進行因地制宜地調整。比如在4-5線等沒有條件或沒有必要建立4S店的下沉市場,二級經銷商仍將是主力軍,”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崔東樹認為。
位于王府井東方廣場的NIO House 郭躍/攝
五年前(2017年),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在北京的黃金地帶王府井東方廣場開了第一家NIO House。隨后,城市展廳、體驗店這種全新零售模式迎來發展高峰,它們憑借價格透明、車企直營等特點再次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
黃金商圈已遍布汽車城市展廳 郭躍/攝
汽車城市展廳一般選址在人流密集、位置優渥的核心商圈,店內裝飾彰顯風格,銷售人員服務專業。除了賣車,展廳還經營一些必不可少的周邊產品。這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以在逛街、吃飯之余順便看車,兩者間距離被迅速拉近。更重要的是,直售模式解決了汽車終端銷售價格參差不齊、不透明等問題。消費者再也不用與銷售唇槍舌劍地砍價,購車體驗向大眾消費品進一步靠攏。
如今,城市展廳早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專屬,主流傳統品牌紛紛借助新能源東風,建立自己的城市展廳。一家傳統汽車品牌的高層就曾向記者表示,“熱門商圈早已被汽車品牌搶占完,新開業或即將開業的商圈也是汽車品牌的必爭之地,選址稍有猶豫,商鋪可能就被別家搶走。”
主流傳統品牌紛紛建立自己的城市展廳 郭躍/攝
“傳統品牌‘跟風’鋪設新渠道,只是因為目前車市行情較為低迷、競爭不斷加劇,導致其被迫創新、開拓更多渠道”,蘇暉認為,“這種建店模式成本高、顧客轉化率較低,并不能為品牌帶來額外的收益。”
崔東樹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傳統品牌‘追隨’造車新勢力,是在整體環境嚴峻情況下不自信的表現。而造車新勢力建立城市展廳是基于它們訂單制銷售模式和很小的體量,隨著規模的擴大,它們也勢必會向傳統4S店模式靠攏。”
從二級經銷商扎堆的汽車市場,到更專業的4S店模式,再到如今遍布核心商圈的汽車體驗店,國內汽車零售模式伴隨車市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轉變,也日趨完善與豐富。 “每種零售模式都有存在的意義,而并非互相取代的關系,”崔東樹總結。(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